约全球一半的萨克斯,都来自天津这个村!

2021-11-17 15:52:21

约全球一半的萨克斯,都来自天津这个村!

约全球一半的萨克斯,都来自天津这个村!

中国乐器出口已跃居世界第一,而全球约一半的萨克斯都产自天津静海的一个普通村庄——蔡公庄镇四党口中村。
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从事乐器生产,全村3000多名乐器从业人员,每年创造产值近3亿元。四党口中村是怎么从默默无闻变成中国知名的“乐器村”的?
全球一半萨克斯产自蔡公庄镇四党口中村
从一支萨克斯起家
从天津市区向南驱车40公里,便来到静海区蔡公庄镇四党口中村。村里一共有三十几家乐器生产相关企业,陈宝展也经营着一家。“我父亲应该说是最早的一代。”说起乐器村的由来,陈宝展一脸的自豪,“那是在1986年,我才17岁,我们村有一个村办企业,是做乐器配件的。虽然厂里活挺多,但是不赚钱,加工一个件,最多几毛,甚至才几分钱。而乐器厂那边,门口总是排满了来买萨克斯的人。”
陈宝展的父亲陈树行是厂里的能人,他觉着既然各种配件他们都能做,为什么不能自己组装一支萨克斯?于是他从市里请来几位师傅闷头搞起了研究。陈宝展每天看着父亲和师傅们没黑没白的干,脑子里也是一头雾水,“开始打算三个月做出来,没出来,五个月还没做出来,村里好多人都怀疑,咱农村做的出来洋乐器吗?做出来又卖的出去吗?我父亲不管这些,就坚持弄,师傅们都在我家吃住,大约半年左右吧,终于做出来第一支萨克斯。” 经销商们得到消息主动找上门来要货,四党口中村生产出来的萨克斯供不应求,于是一家村办企业分开变成三家。
转眼到了2000年,村里越来越多的人搞起了乐器生产,目前四党口中村较大的乐器厂奥维斯也是那个时期成立的,公司董事长张国民回忆说:“我们厂以前是纺织机械配件厂,也是村集体企业,那几年纺织行业走下坡路,我们就转产做乐器,一来是觉得这行前景不错,二来是制造乐器离不开机械制造,我们厂有基础。但我不是人家做什么就做什么,而是选了一种新乐器——长笛。”
三家变三十多家
20年前,张国民正值不惑之年,做事总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。乐器生产组装要求十分精密,吻合不好的话,一吹就漏气,音也不准。“比如长笛一个音孔盖,就要改几次,我们从天津管乐器厂请来了老师傅,一支长笛有一百多道工序,每一道工序都得这样,反复测试改进。”
一边抓生产,一边跑市场。每取得一点改进,张国民就亲自拿着新出产的长笛跑到市里的外贸公司,“到了一家,人家试了试说,你放下吧。然后我就再跑下一家,还不行,我回来就组织人继续改进,等改进完再去。”大约过了半年,奥维斯生产的长笛终于达到出口的标准,“2000年的12月中旬,经过多位演奏者的鉴定,我们生产的长笛终于符合标准了,第一单200支出口韩国。”
在稳定长笛生产的基础上,奥维斯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,2001年开始做萨克斯系列,“以前都是依靠人工生产,人工剪裁,人工拉伸、焊接。我们做萨克斯,是自己研发模具,一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,二来也可以提高各个器件的标准化程度。工业化程度提高了,乐器的质量也就提高了。”
到了2002年,四党口中村的乐器产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,三家村办企业相继改制,逐渐衍生出三十多家。陈宝展自己开了一家乐器包装厂,为村里的企业做配套,生意好的不得了。奥维斯依托机械制造的优势,不断拓展产品线,开发了小号、短号、高音小号……等十几个品种,短短几年就发展成村里的龙头企业。
为了支持乐器产业的发展,2005年蔡公庄镇规划建设了一个乐器产业园区,作为第一批入驻企业,张国民期待着奥维斯在这里大展宏图,但是2007年一次国际乐器展,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。 从“贴牌”到做品牌
2007年,中国(上海)国际乐器展,一对儿来选购小号的母女,张国民为她们认真地介绍了半天,可母女俩啥也不说就走了。“后来这娘俩到了我们旁边的展位,那是家英国公司的展位,国际一线品牌,其实那是我们给他们代工生产‘贴牌’的,她们二话没说就买了。”说起这事,张国民仍有些激动,“你说说,都是我们生产的产品,我们卖5、6百,她们不认,那边卖6000,拿着就走,这就是品牌效应!”
那一刻,让张国民深深意识到,光拼产量拼低价是不行的。也正是这次参展,让张国民抓住了一次转型升级的机会。